閻錫山(1883–1960),字百川、伯川,山西五臺人,近代中國政壇的重量級人物,更是少有的「軍人兼文人」代表。他歷經清末科舉、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時代洪流,長期主政山西,成就卓著。同時,他也是書法愛好者,筆下自有文人之風,映照著他治軍理政的謙謹與智慧。
這幅書法條幅,內容為他在自我修養上的名言箴語:
智不難於知人,是難於自知;仁不難於愛人,是難於自愛;勇不難於管人,是難於自管。培植智仁勇,應從自知自愛上努力。
全幅文字,既是語錄格言,也是閻錫山一生從政經驗的總結。筆畫間不僅蘊含書法之美,也深藏他對修身立德的深刻思索。
筆意與書風:渾厚遒勁,平和中見深度
閻錫山的書法,結體端莊嚴整,筆鋒帶有軍人之果敢與文人之婉約。行筆間,藏鋒顯鋒皆自然,既無過度雕飾,也不失靈動。這幅條幅字字清朗,線條勻稱流暢,章法佈局謹嚴,既表現了書法的藝術感染力,也如同他一貫治政風格——穩健踏實。
字裡行間,恰似其一生沉穩低調、實事求是的態度,展現了軍閥與文人兼具的矛盾統一。尤其是「自知自愛」之語,筆觸收放自如,似乎也在傳遞修身養性、內省自律的箴言。
修身養性:從格言中讀懂閻錫山的智慧
全句分為三層對比結構:「知人 vs. 自知」、「愛人 vs. 自愛」、「管人 vs. 自管」,句式嚴謹,語義豐富。傳統的智仁勇三達德,向來是君子必修之道;閻錫山卻進一步提出:「若無自知與自愛,智仁勇只是對外的空談。」此見解高屋建瓴,也直指修身的核心——內省與自律。
他曾在多次公開演講中,強調「做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審時度勢」;「自愛自律,才能寬以待人,剛以御事」。這幅書法恰恰是他思想的集中體現,展現出他對家國大義的深思,也讓人讀到人格涵養的力量。
書法與人格:閻錫山的儒將風骨
作為「晉系」軍閥的首腦,閻錫山在山西執政近四十載,卻從不以暴戾橫行。相反,他關注士風,重視教化,與民相處多有儒雅作風。他自幼受儒家經典薰陶,科舉出身,篤信「以文馭武」。這種書卷氣與書法修養,在他筆下的行草之中,盡顯溫潤的力量。
特別是在晚年,閻錫山更注重修身自省。這幅條幅,也被認為是他「十年隱居,十年著作」時期的佳作,筆墨自如、氣韻平和,無論是送給弟子門生,還是掛在書房書齋,都透露出「內觀反省」的人生態度。
藝術與收藏價值:書卷氣的時代印記
在書畫收藏界,閻錫山書法作品因存世量不多、風格渾厚端莊,近年來已頗受重視。尤其是帶有其自勉、自省性質的條幅,更具備深遠的時代價值與文化意義。作為近現代史的見證人,他的書法不僅僅是筆墨藝術,更是思想與時代的縮影,讓人們得以一窺這位軍政巨擘的精神世界。
德華堂誠摯邀請若您收藏有閻錫山書法作品,或其他名家書畫、書法、字畫與信札,歡迎與我們聯絡!德華堂長期致力於高價收購中國古代及近現代名家書畫、書法、名人信札,我們以專業鑑定與公正報價,珍視您的歷史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