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稚柳-史學巨擘,翰墨丹青中的文化自覺:筆底風採與學術精神的傳世典範

在中國現代文化史與學術史的長河中,謝稚柳無疑是一座無可取代的豐碑。他以縱橫古今的學術視野、融會中西的文化自信,成為一代國學泰鬥,也是無數後輩敬仰的教育家與書畫家。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學貫中西、著作等身的史學大師,亦以書畫筆墨寄寓深沉的人文情懷。他的書法渾厚古雅,畫作清逸高遠,正如他治學一樣,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時代風骨。

一、謝稚柳的少年歲月:家學薰陶與早慧之志

謝稚柳,原名稚,字稚柳、壯暮,別號烏衣,室名繁多。1910年生於江蘇武進。六歲時便隨祖母誦讀唐詩,八歲時在兄長玉岑指導下臨習漢碑,並透過珂羅版畫片練習花鳥畫。十六歲時,師從江南名士寄園錢名山先生讀書。二十七歲始畫山水,往返於南京、上海等地,結識善子與張大千昆仲,並在歲後遷居重慶,任職新聞界及於右任祕書。


二、敦煌之行與學術起步

三十三歲時,謝稚柳受聘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同年,張大千邀他同往敦煌考察並整理藝術遺產,從此開啟了《敦煌石窟藝術敘錄》的編纂工作。也是在此時期,他開始人物畫的創作。三十七歲後,他定居上海。新中國成立後,謝稚柳任職於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專事書畫鑒定,成績卓著。


三、文化事業與機構領導

1955年,謝稚柳參與籌備上海中國畫院。1961年,參加國家文物局書畫鑒定組。1983年,文化部文物局組織全國古代書畫鑒定組,謝任組長,對國內收藏的古代書畫進行系統全面的鑒定、考查與編目,並印製圖錄、畫冊,歷時七年,成就斐然。

1985年,應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之邀訪美,進行學術交流,並鑒賞納爾遜美術館、克利夫蘭博物館所藏中國古代書畫。

1997年6月1日晚10時,謝稚柳在上海辭世。生前,他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副主席、書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顧問、上海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顧問等職,享譽書畫界。


四、著作與出版成果

他一生著述豐富,出版有:

  • 《敦煌石窟藝術敘錄》
  • 《鑒餘雜稿》
  • 《水墨畫》
  • 《梁楷全集》
  • 《範寬燕文貴全集》
  • 《趙佶全集》

以及多種畫集


柳山水春陰圖

五、藝術風格的發展與精髓

早期階段
他早年深受陳洪綬影響,花鳥畫風格古穆濃麗、典雅蘊藉,格調高古。

中期階段
山水畫上,謝稚柳師法宋元諸家,兼收唐五代的深邃雄渾,尤重郭熙,並兼取董源、巨然之筆意,尤其推崇王銑、燕文貴,形成了俊逸典雅、瀟灑空靈的江南山水新貌。

人物畫則融合老蓮與敦煌壁畫的特質,自成別調。花鳥畫則由早期老蓮風格過渡至兩宋風範,線條工整清麗、幽雅雋秀。

晚年階段
晚年時,他專注於徐熙“落墨法”,以墨為地,掩映五色畫花卉與山水,筆墨渾成,韻味深遠。


六、詩詞與書法造詣

除繪畫外,謝稚柳亦工詩詞,間作詞賦,雅近杜牧、李商隱,文字清麗,極具吟誦之美。

書法方面,謝稚柳尤擅行草。早年從老蓮體入手,繼而學習宋人,晚年傾心唐代張旭《古詩四帖》,書風蟠鬱醇厚,清奇出塵,筆墨間見高逸之氣。


七、印章藝術

謝稚柳自刻印章甚多,鈐印風格樸拙高古,內容富含詩意,印文包括:「謝」、「謝稚」、「謝稚之印」、「謝稚柳」、「稚柳」、「稚柳居士」、「壯暮」、「壯暮謝稚柳」、「壯暮翁」、「遲燕」、「遲燕居」、「遲燕草堂」、「燕白衣」、「烏衣」、「魚飲」、「魚飲父」、「魚飲貉堂」、「調嘯閣」、「巨鹿園」、「壯暮齋」、「壯暮堂書畫記」、「苦拿齋」、「苦齋落墨」、「壯齋」、「池上樓」、「雅須室」等。


八、傳世代表作品簡介

以下簡介部分謝稚柳代表作品,為後世收藏界所珍視:

  • 《行書條幅》
    筆勢穩健、章法嚴謹,整幅氣息樸雅,彰顯其治學嚴謹與書卷氣。
  • 《自書詩稿》
    自書五言古詩,筆力遒勁,行雲流水間盡顯書卷情懷。
  • 《梅竹小品》
    淡墨寫意,清幽脫俗,體現其高標自守的風骨。
  • 《素書樓記》
    以行書自敘素書樓之意,結構嚴謹,筆畫沉穩,見其晚年豁達胸襟。

九、文化使命與藝術意義

謝稚柳以藝術家、鑒賞家與文化守護者的多重身份,將個人的書畫創作與國家文化事業緊密結合。他曾言:「學術當為民族立命,文化當為國家招魂。」 這種信念,貫穿於他的畫筆與論述之中,也成為他留給後世的寶貴遺產。


十、結語與誠摯邀請:收藏謝稚柳筆墨中的文化風採

謝稚柳不僅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的重要藝術家,更是文化遺產的守護者。他的書畫作品——從筆墨到詩詞、從風骨到神韻——皆散發著一種溫潤而堅定的力量,足以啟迪後人。德華堂誠摯邀請您收藏謝稚柳的書畫精品,感受這位藝術巨匠筆墨間的深情與風採。我們提供專業的書畫鑑定與高價收購服務,願與您共同守護、傳承這位文化巨人的無盡光華。
如需進一步了解,歡迎來電或線上聯繫,讓我們共同見證謝稚柳筆墨中永恆的文化風採。

作品集

更多書畫名家介紹

名家字畫作品

于右任草書對聯:險艱自得力,金石不隨波

于右任墨寶:李白詩《提東公幽居》條幅

胡適行書《王荊公詩》:筆下洞明宇宙的追求

徐悲鴻《臘梅雙喜圖》:嚴冬中綻放的生命禮讚

張大千《山水》:傳統與創新的壯闊交響

張大千《荷花》:水墨青綠間的絕代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