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近現代書法巨擘,擅草書,筆力遒勁奔放

于右任(1879–1964),近代著名書法家與政治家,擅草書,自創「標準草書」體系,筆力遒勁奔放,對現代書法發展影響深遠,亦曾任監察院院長等要職。

于右任-近現代書法巨擘

于右任(1879-1964),字誘人,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青年時期的他原名伯循,後將「誘人」諧音改作「右任」,並以「騷心」「髯翁」為別署,晚年自號「太平老人」。這位歷經清末動盪、民國肇建、兩岸遷徙的傳奇人物,不僅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更是一代書法宗師,被譽為「草聖」。他的一生,跨越了革命、政治、教育、新聞與書藝多重領域,風採照耀近現代史。

革命先驅與政治巨擘

年少時,于右任即關心國事,投身維新與革命。1905年,他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滿清帝制、建立共和政體奔走呼號。民國肇建後,于右任身歷其境,曾先後出任南京臨時政府的要職,後又擔任國民政府審計院長、檢察院長等高級職位,為國家制度建設殫精竭慮。

尤值一提的是,他自1930年代起長達34年擔任監察院院長。監察院職司監察百官、糾察彈劾,于右任不畏權勢,直言敢諫,為公正廉明與憲政體制貢獻心力。他的從政歲月,不僅見證了近現代中國的曲折發展,也以赤誠守正的胸懷,贏得後世景仰。

書法巨擘 — 草聖的風采

作為書法家,于右任更是獨樹一幟。少年時期,他即廣涉碑帖,書風雄渾剛健,尤喜北碑雄渾之氣。四五十歲時,他奠定了自己標誌性的「魏碑書風」。這一書風,筆力蒼勁、氣勢磅礴,兼具古拙與俊逸,深受行家推崇。

隨著年歲漸長,于右任又吸納懷素小草的筆意,將方正的魏碑書風融入流動圓潤的草書筆韻。晚年的草書作品,筆走龍蛇、氣象萬千,蒼勁中帶著遒柔渾穆,堪稱自成一家。他曾言:「草書者,心之所適,氣之所至也。」他的字如其人,既有革命家胸懷天下的氣度,也有書家超然物外的逸緻。

堅持書藝傳承,立德立言

除了書藝創作,于右任也視書法教育為己任,長年推廣書法藝術,提攜後學。他常勉勵學子:「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自己更是以身作則,無論在政壇抑或書壇,皆以坦蕩無私、光風霽月的人格,為人師表。

他的書藝兼容碑帖之美,既承古法又自成一家,對後世書家影響深遠。許多書法家如王明明、黎雄才等,都曾受其啟迪。更難得的是,他從不矜才傲物,樂於將畢生心血無私傳授,堪稱近現代書法藝術的傳燈者。

于右任-草書條幅
于右任-四屏正氣歌
墨寶條幅

書法與詩文相映生輝

于右任不僅以書法聞名,詩文創作也自成一格。他的詩作情感真摯,時而豪邁激昂,時而沉鬱悲涼。晚年時期,詩作多見閒適、超然的境界,與其書法作品互相輝映。詩書相得益彰,讓他在文人雅士的群像中,益發卓然不群。

生命最後的歸處 — 文化古蹟的見證

1964年,于右任在臺灣辭世,長眠於新北市淡水區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的墓園。墓園順應山勢而建,共有143階,氣勢恢弘,碑刻林立。蔣中正、嚴家淦聯名褒揚令,孫科親題「仰止亭」,無不彰顯他一生的榮光與崇高地位。

新北市古蹟審議委員會於2012年將此墓園列為市定古蹟,並規劃未來打造草聖碑林、書法文化園區。這片墓園,既是右老的長眠之所,也是見證他一生書香風骨與革命情懷的文化地景。石獅、石匾、松柏環繞,平添莊嚴肅穆,與其書法碑刻相映成趣,為後人提供了一個體驗書法藝術與歷史記憶的絕佳場所。

不朽的風採,永恆的精神

于右任一生,歷盡滄桑卻始終堅持初心。他既是清末革命的旗手、民國建國的功臣,也是書法藝術的宗師。其「魏碑入草」的書風,開創近現代書法新局;其詩文氣韻與書品人品,更讓後人肅然起敬。這位「草聖」不僅是書法史上的巨擘,也是文化與時代的見證者。

于右任的名家書畫作品至今依然受到各界藏家與書畫愛好者的珍視與推崇。他那蒼勁有力、氣宇軒昂的筆觸,彷彿仍在向世人訴說著那段激蕩的時代與堅定的理想。于右任以其書藝、詩文與人格,留給後世一筆永恆的文化遺產,也讓我們在欣賞其名家書畫的同時,領略到一位文人革命家的博大情懷與不朽風采。

作品

更多書畫名家介紹

名家字畫作品

于右任草書對聯:險艱自得力,金石不隨波

于右任墨寶:李白詩《提東公幽居》條幅

胡適行書《王荊公詩》:筆下洞明宇宙的追求

徐悲鴻《臘梅雙喜圖》:嚴冬中綻放的生命禮讚

張大千《山水》:傳統與創新的壯闊交響

張大千《荷花》:水墨青綠間的絕代風華